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

时间:2024-07-08 18:38:0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 127 号  

《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已经2008年11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评估本省政府规章的实施效果,规范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以下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政府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的制度。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包括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以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以下统称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三条 政府规章的制定机关应当加强对立法后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等保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规章的评估机关。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并对重要的、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负责组织实施的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第五条 其他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 评估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将立法后评估的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受委托评估单位)进行。

  第七条 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

第二章 工作与要求

  第八条 与政府规章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评估机关的要求,提供与政府规章实施情况有关的材料和数据,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九条 评估机关应当指导、监督受委托评估单位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受委托评估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评估机关名义开展评估,不得将评估工作转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受委托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熟悉行政立法、行政事务和掌握评估方法技术的人员;

  (二)相关人员参与评估的时间能够得到保障;

  (三)具备开展评估工作的必要设备、设施。

  第十条 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全面调查了解政府规章的实施情况,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资料,客观全面地作出评估。

  评估机关、受委托评估单位不得预设评估结论,不得按照评估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偏好取舍信息资料。

  第十一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的方案、程序和报告,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向社会公开。

  评估机关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设立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专栏,登载被评估规章全文和评估情况等信息,并开设公众意见反馈专栏,方便公众发表意见。

  第十二条 参加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评估工作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十三条 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权利。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和电子邮件、网上提意见等方式,向评估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有关政府立法和行政执法的信息资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逐步建立健全评估信息收集系统,为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积累资料。

第三章 范围与标准

  第十五条 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应当制定年度计划。评估计划由政府法制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立法后评估主要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府规章进行评估。

  政府规章实施满3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立法后评估:

  (一)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政府规章提出较多意见的;

  (三)同级政府法制机构认为有必要进行立法后评估的。

  根据上位法需要进行修改或者有紧急情况需要进行修改的政府规章,可以不进行立法后评估。

  第十七条 立法后评估可以根据政府规章的具体情况,对其全部内容进行整体评估,或者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部分评估。

  评估机关应当重点对政府规章有关机构职责、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救助、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事项进行评估。

  第十八条 立法后评估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合法性标准,即各项规定是否与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相一致。

  (二)合理性标准,即公平、公正原则是否得到体现;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必要、适当,是否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实现立法目的;法律责任是否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三)协调性标准,即政府规章与同位阶的立法是否存在冲突,规定的制度是否互相衔接,要求建立的配套制度是否完备。

  (四)可操作性标准,即规定的制度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定的措施是否高效、便民;规定的程序是否正当、简便,易于操作。

  (五)规范性标准,即立法技术是否规范,逻辑结构是否严密,表述是否准确,是否影响到政府规章的正确、有效实施。

  (六)实效性标准,即政府规章是否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是否实现预期的立法目的。

  第十九条 政府规章的实施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的基本情况;

  (二)实施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分析;

  (三)规定的执法体制、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第四章 方法与程序

  第二十条 立法后评估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抽样调查、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或者论证会、专家咨询、案卷评查、相关立法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二十一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包括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和评估结论形成阶段。

  第二十二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准备阶段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由评估机关的相关人员组成,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法律专家、行业管理专家参加。

  (二)制订评估方案。评估方案主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内容、评估标准与方法、评估步骤与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组织保障等。

  (三)制订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四)其他评估准备工作。

  受委托评估单位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其成立的评估小组和制订的评估方案应当经委托机关审核同意。

  第二十三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施阶段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政府规章实施前后的信息,归纳基本情况;

  (二)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十四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的结论形成阶段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评估小组对初步结论进行研究论证;

  (二)起草评估报告;

  (三)组织有关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论证;

  (四)正式形成评估报告。

  第二十五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实施绩效、制度设计等评估内容分析;

  (三)评估结论及建议;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六条 评估机关根据立法后评估工作实际需要,可以采取简易程序进行评估。

  第二十七条 采取简易程序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问卷调查或者征求意见、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组织专家分析数据或者召开论证会等方式进行评估,最终形成评估报告。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的立法后评估报告,应当报制定机关批准。

  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受委托评估单位所作的立法后评估报告经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报制定机关批准。

  制定机关应当以适当形式将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九条 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采取简易程序的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

第五章 结果与应用

  第三十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应当作为修改或者废止政府规章、完善配套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建议政府规章进行修改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立法程序组织对政府规章进行修改。

  有关行政机关根据立法后评估报告修改政府规章,原则上应当采纳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未采纳的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的立法后评估报告建议废止政府规章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制定机关废止政府规章。

  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立法后评估报告建议废止政府规章的,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制定机关废止政府规章。

  第三十三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建议完善有关配套制度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权限内及时办理。

  第三十四条 立法后评估报告提出改进行政执法建议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与政府规章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不按照要求提供与政府规章实施情况有关的材料和数据的,由政府规章的制定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参加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依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或者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没有按照立法程序组织对政府规章进行修改或者废止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责令改正。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没有在法定权限内及时完善有关配套制度的,或者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责令改正。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后评估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进口许可证申领签发工作规范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进口许可证申领签发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现进口许可证签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进口许可证的签发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以及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 进口许可证申请的受理
第二条 各发证机构要严格按照外经贸部授权发证范围受理进口许可证的申请事宜。不得超范围超权限受理。
第三条 各发证机构受理进口许可证申请时,应审核申领单位提供的以下文件材料:
一、进口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二联(见附一),由申领单位逐项填写清楚,不得涂改,并加盖申领单位(进口商)公章。
二、进口配额主管部门签发的进口批准文件(进口配额证明、或特定登记证明及其他批准文件等)。
三、收货人(配额持有单位)与进口商委托代理进口协议。
四、申领单位的公函及申领人工作证件。
五、其他情况应提交的文件材料:
(一)初次申领进口许可证的企业(赠送、捐赠、援助货物除外),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审定证书》(正本复印件)。
(二)外商投资企业初次申领进口许可证,应提供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该企业的批准文件,批准证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由发证机构存档备案。
第四条 进口许可证应由配额单位或代理进口单位申领,原则上不能代领。异地办理许可证,因特殊情况确需委托他人代办的,代办人应提供委托单位的委托代办公函(说明委托原因及受托人身份)及代办人的身份证明。发证机构应将委托函及代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与许可证申领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五条 各发证机构在受理进口许可证申请时,应检查申领单位提供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备。对手续不齐备的申请不予受理,并向申领单位一次讲明需补办的文件材料。对申请表有涂改的应退回申领企业重新填写或在改动处加盖单位公章。
第六条 凡符合手续的,经办人在申领单位填写的申请表第二联上签收并注明取证日期,退领证单位作为领证凭证。

第三章 进口许可证申请的审核
第七条 发证机构应按照外经贸部颁布的“进口许可证管理规定”的发证依据及“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分级发证目录”以及国家有关进口管理规定进行审核。
第八条 进口许可证申领审核的一般内容:
一、审核进口企业所持的进口批准文件是否有效。进口许可证申领是否超过了批准文件有效期。
二、审核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各项内容与进口批准文件是否一致。
三、审核进口企业的经营权。进口商是否具有外经贸部以及授权部门批准的外贸经营资格或核定经营商品的经营权。(国外赠送,华侨捐赠,自购除外)。
四、审核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填写的商品价格是否合理。
五、审核申请表格内容是否清楚、规范,是否有涂改。如有涂改,退回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六、审核申请表各项内容是否符合进口商品管理及许可证管理规定。
七、对国家规定限定口岸报关的商品,到货口岸是否符合规定。
八、对边境贸易进口,审核报关口岸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 对各种贸易方式还应分别审核以下内容:
一、一般贸易:
(一)配额管理商品:机电产品进口审核《进口配额证明》;重要工业品进口审核《重要工业品进口计划证明》,重要农产品进口审核《重要农产品进口计划配置证明》。
(二)非配额管理商品:进口不限量自动登记商品审核《自动登记证明》;进口军民通用化学品审核《监控化学品进口核准单》;易制毒化学品进口审核《外经贸部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批复单》。
二、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进口需申领进口许可证的商品(具体商品按加工贸易有关规定)审核省级加工贸易审批机关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及其进口料件清单。
三、外商投资企业:
(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实行配额、登记管理的许可证商品,应审核外经贸部或各地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配额证明》或《外商投资企业特定商品进口登记证明》。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自用而进口的原材料商品,只审核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口物料清单;外商投资企业为生产内销产品而进口配额管理的机电产品应审核外经贸部批准的《进口配额证明》。
(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的商品,应审核各地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证明》及《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四、华侨、台港澳同胞捐赠:
(一)捐赠重要工业品、重要农产品按一般贸易进口有关规定进行审核。
(二)捐赠配额管理的机电产品,凡国务院规定限额的产品,应审核省、市侨办的批准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限额分别为:汽车100辆(广东、福建、海南各200辆);摩托车、彩电及其显像管、照相机、收录机、电冰箱、洗衣机、手表等300台,每次限批30台(支)以下;录(放)像机50台,每次限批3台。超出限额的凭外经贸部机电司签发的《进口配额证明》办理。捐赠上述商品以外的进口许可证管理的机电产品,应审核外经贸部机电司签发的《进口配额证明》。
五、租赁贸易:
租赁进口属于配额管理的机电产品,按照一般贸易进口办理;租赁非配额管理的机电产品应审核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的批件和对内对外租赁合同。
六、其他贸易:
(一)其它贸易项下包括,补偿贸易、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无偿援助、贸易往来赠送、我国驻外机构及劳务承包调回、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进口生产用机电设备或因故转内销等。
(二)其他贸易项下进口属配额管理的机电产品、重要工业品和重要农产品都按一般贸易进口规定审核有关批准文件或进口证明。

第四章 进口许可证的签发
第十条 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包括更改、延期)实行自下而上的审批制度,各负其责。
一、审批程序原则上实行两级审批,即由经办员初审后交处领导签发。
二、发证机构认为有必要时也可实行三级审批的原则,即由办证员初审和处级领导复审后,报上级领导签发。
三、从企业临时借调人员不得从事进口许可证的审核发证工作。
第十一条 初审
经办人员对受理的申请进行初审。经审核手续完备,符合规定的进口许可证申请,经办人员应在申请表初审意见栏签名,注明初审意见,并填写《许可证发放登记表》(见附二)上报领导审批。经审核不符合规定的申请,经办人应在申请表上注明不发证原因上报领导核准。
第十二条 复审及签发
主管处领导对经办人初审完毕的申请进行复审。符合管理规定的予以签发。对申请表上同意改动处,主管处长应在改动处签字。经审核不能发证的注明原因及时退经办人或报上一级领导审定。

第五章 进口许可证的交接、打印、发放
第十三条 交接手续
一、对同意签发的许可证,主管处长在《许可证发放登记表》上签字,将登记表和许可证申领材料,与机房值班人员或录入人员办理交接。
二、机房值班人员或录入人员对申领许可证的材料与《许可证发放登记表》核对无误后,在《许可证发放登记表》上签字接收。
第十四条 打证
一、同一企业同一商品只能用一台计算机打证,不得同时使用另外一台计算机打证(实行局域网的发证机构除外)。
二、录入人员在接到打证材料后应及时准确录入。严格按计算机操作规范操作。许可证申请表内容输入电脑后,应与申请表内容仔细核对,确认各项内容输入无误后进行打印。
三、对未经业务处长签字和主要内容改动无处长签字的申请表,不得录入。已经处长或上一级领导批准签发的申请许可证表,未经批准不得更改任何内容。
四、录入中发生的问题,由机房值班人员或录入人员与主管业务处长或经办人员解决。录入人员不得接受业务处长及经办人员以外人员送证、取证、改证、核对配额、核对许可证等。
五、机房值班人员或录入员对打印好的许可证与原申请表进行认真核对,打印错的证书及时补打。对打印错的证或废证及时登记许可证号及许可证纸面流水号。打印无误的证书按业务处经办人员主管商品分类,并在《许可证发放登记表》上签字并登上许可证号码。连同申领材料送发证经办人员或处长办理交接。业务处长(或经办人员)在《许可证发放登记表》签收。一联由业务处经办人保管,二联由主管处长留存。
六、发证经办人员接收许可证后,应对许可证与《许可证发放登记表》及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证号、份数是否一致,许可证证面内容与申请表是否相符。发现打印有误的许可证,应及时与机房值班人员或录入员核实后,由机房录入人员签字取回错证,重新打印。打印后由机房值班人员与业务处长在原登记表备注栏内注明新证号,注销旧证号,并签字。
第十五条 打印待发的许可证由经办业务人员或司章人员复核后盖章。未经二级(或三级)审批许可证,不得加盖许可证印章。司印人员对于确认不符合审批制度的及违章办证的问题,有权向有关人员进行质询、建议,直至拒绝加印。
第十六条 发证
一、经办人员对已打印的许可证复核无误后在进口配额证明等进口批准文件各联以及进口许可证申请表第二联加盖进口许可证办讫章连同办讫的进口许可证交领证人。领证人领取进口许可证时,在《许可证发放证登记表》上签收。发证人员要把留档的批件与“许可证留存联”装订存档。
二、进口许可证从受理申请到盖章待取,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如确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发放,应向申领单位说明理由。

第六章 进口许可证有效期及延期、更改、遗失的处理
第十七条 进口许可证应在进口批准文件规定的有效期内签发。进口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一年。有数量限制的重要商品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不得超过配额年度下年三月底。加工贸易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不得超过《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规定的制成品返销期限,对需跨年度的,不得超过次年二月底。
第十八条 进口许可证因故需要延期、更改,都应在有效期内进行。延期和更改均应由原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和更改申请表(见附三),加盖申请单位公章,连同原发许可证交原发证机关。
第十九条 进口许可证的延期:
在进口许可证有效期内没有到货,申领单位可提出申请延期,并提供进口合同(及其它相关文件)和正当理由说明。对确实签定了合同,因故没到货,发证机构可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延期。最长延期半年,延期后不得再进行延期。如在有效期内未签定合同,不予延期。有数量限制的重要商品进口许可证延期不得超过配额年度下年三月底,不得再延期。
对已超过延期时限,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须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二十条 进口许可证的更改:
一、更改“收货人”、“贸易方式”、“商品用途”、“外汇来源”、“规格型号”、“商品名称及编码”、“商品数量”,申请单位应提供配额原审批机关同意更改的文件。
二、更改“进口商”,应提供“收货人”的更改申请及收货人与进口商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书。
三、更改其它各项或分割许可证数量,应提供更改和分割书面说明。
第二十一条 进口许可证的延期、更改均按第二章至第五章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延期和更改,均应在计算机数据库中注销原证,并做换发新证处理。换发新证的发证日期应打印换发证的日期。收回的原证与新发证档案并存。
对已进口部分货物的进口许可证,因故换证时,发证机构首先与外经贸部EDI中心核查海关反馈的清关数据,并根据海关反馈数据所余数量换发新证,同时在数据库中原证配额数量项下核减海关核销的进口数量(证面上有或无海关核销章都应核减已清关数量),在新证备注栏加注原许可证证号。
第二十二条 进口许可证遗失的处理
一、申领单位丢失进口许可证,应向原发证机构和许可证上注明的海关挂失并在《国际商报》或《国际经贸消息》刊登遗失声明,据此向原发证机构提出补发申请。发证机构要认真核实海关反馈清关数据。凡未清关的,发证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注销原证并重新发证,对于部分数量已清关的,发证机构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原证配额数据中核减已清关配额数量,并按未清关的配额数量核发新证。
二、遗失进口许可证付本,领证单位应提供报关单据,外汇管理部门出具未付款证明,原发证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原许可证留存联复印件出具证明。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进口许可证证面内容规范(见附四)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外经贸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负责修订和解释。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许可证申请表
------------------------------------------------------------------------------------------------------
|1、进口商: 代码: |3、进口许可证号: |
| | |
|----------------------------------------|--------------------------------------------------------|
|2、收货人: |4、进口许可证有效期截止日期: |
| | |
| | 年 月 日 |
|----------------------------------------|--------------------------------------------------------|
|5、贸易方式: |8、出口国(地区): |
| | |
|----------------------------------------|--------------------------------------------------------|
|6、外汇来源: |9、原产地国(地区): |
| | |
|----------------------------------------|--------------------------------------------------------|第
|7、报关口岸: |10、商品用途: |一
| | |联
|--------------------------------------------------------------------------------------------------|∧
|11、商品名称: 商品编码: |正
| |本
|--------------------------------------------------------------------------------------------------|∨
|12、规格、型号|13、单位|14、数量|15、单价(币别)|16、总值(币别)|17、总值折美元|发
|----------------|----------|----------|------------------|------------------|----------------|证
| | | | | | |机
|----------------|----------|----------|------------------|------------------|----------------|构
| | | | | | |存
|----------------|----------|----------|------------------|------------------|----------------|档
| | | | | | |
|----------------|----------|----------|------------------|------------------|----------------|
|18、总计: | | | | | |
|----------------------------------------|--------------------------------------------------------|
|19、领证人姓名: |20、签证机关审批(初审): |
| | |
|联系电话: | |
| | |
|申请日期: |--------------------------------------------------------|
| |终审: |
|下次联系电话: | |
| | |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监制

附二:许可证发放登记表
办证日期: 年 月 日 业务经办签字:
--------------------------------------------------------------------------------------------
| | | |份|审批处长| |交 接|领证人| |第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数 量| | | 许可证编号 |----------| |备 注|一
| | | |数| 签字 | |机房|业务|签字 | |联
| | | | | | | | | | |:
|--------|--------|--------|--|--------|--------------|----|----|------|--------|业
| | | | | | | | | | |务
|--------|--------|--------|--|--------|--------------|----|----|------|--------|经
| | | | | | | | | | |办
|--------|--------|--------|--|--------|--------------|----|----|------|--------|存
| | | | | | | | | | |
--------------------------------------------------------------------------------------------
注明:1、凡打印错重打之证在备注栏中注销旧证号,填写新证号,并由主管业务处长和机房值班人员签字。
2、每月末按日期顺序装订成册。

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许可证更改申请表
------------------------------------------------------------------------------------
|1、申请单位: |2、原许可证编号: |
| | |
| (盖章) | |
|--------------------------------|----------------------------------------------|
|3、商品名称: |商品数量| |
|--------------------------------------------------------------------------------|
| |项 目| 更 改 前 | 更 改 后 |
|4、|------|------------------------|----------------------------------------|
|更 |第 项| | |
|改 |------|------------------------|----------------------------------------|
|项 |第 项| | |
|目 |------|------------------------|----------------------------------------|
|与 |第 项| | |
|内 |------|------------------------|----------------------------------------|
|容 |第 项| | |第
| |------|------------------------|----------------------------------------|一
| |第 项| | |联
|----|--------------------------------------------------------------------------|∧
|5、| |正
|更 | |本
|改 | |∨
|理 | |发
|由 | |证
|----|--------------------------------------------------------------------------|机
| | |交表日期: 年 月 日|构
|审 | |------------------------------|留
| | |领证人单位: |存
|批 | |------------------------------|备
| | |领证人姓名: |案
|意 | |联系电话: |
| | |------------------------------|
|见 | |*下次联系: |
| | | 日 期: |
| | |------------------------------|
| | |*接办人: |
| | | 签 章: 年 月 日|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监制

附四:进口许可证证面内容规范
一、概述:
(一)各发证机关,在办证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在进口许可证打印输入时,应统一规范操作。
(二)进口许可证的证面内容不得更改,发证机关打印错误,应删除错证数据重新打印。删除的错证和新发证数据一并上报。
二、证面打印规范:
第1项“进口商”分下列情况进行输入
(1)接受赠送、无偿捐赠、援助进口的货物,应输入“赠送”,编码为“0000000000001”。
(2)其他贸易方式项下凭外经贸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资格审定证书输入13位代码编号。对于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企业代码应打印“9999+九位组织机构代码”。
第2项“收货人”应为实际批准进口用货单位,并应与批准的配额证明或批件一致。
第3项“进口许可证号”由计算机自动顺序编排。
第4项“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为货物到达中国港口报关的期限。即发证之日起至批准的截止日期内有效。
第5项“贸易方式”是指该项进口货物的贸易性质。常见的有:一般贸易、易货贸易、边境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国际贸易、许可贸易、劳务工程承包、国际招标、国际展销、国际拍卖、利用国外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补偿贸易、外资企业进口、国际组织或政府间无偿援助、经贸往来赠送、华侨、台港澳同胞捐赠、我国驻外机构及劳务承包工程调回、寄售贸易、其它等。“贸易方式”应与有关部门批准的配额证明及归口批件相一致。每份许可证只打印一种贸易方式。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前加“外商投资企业”。如“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外商投资企业来料加工”。
第6项“外汇来源”按进口贸易方式确定
(1)一般贸易进口、招标、展销拍卖、寄售、进料加工按实际用汇情况分别打印“银行购汇”“贷款”等。
(2)易货贸易、来料加工、索赔、对外劳务承包工程调回的材料设备和驻外机构调回公用物品打印“不支付外汇”。
(3)援助、捐赠、赠送打印“赠送”。
(4)外资企业进口、租赁、打印“外资”。
第7项“报关口岸”打印进口货物到达我国规定开放的直属海关及海关关区代码。
进口许可证实行“一证一关”制度,进口企业在直属海关所辖关区的任意海关均可报关。对指定口岸的进口商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也只能打印一个报关口岸。
第8项“出口国(地区)”打印签约国别(地区)名称。许可证上只能打一个。
第9项“商品原产地”指商品进行实质性加工的国别、地区。(特殊情况,如超过一个,可在该证备注栏内说明)。
第10项“商品用途”指自用、生产用、内销、加工复出口、样品、维修等,只限打印一种并与批件一致。
第11项“商品名称、商品编码”按外经贸部公布的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及编码打印。只限打印一种并与批件一致。许可证管理以外的“非限制进口商品”,涉及申领进口许可证时,编码为“99990000”,在第12项中列出具体商品名称。
第12项“规格、型号”只能打印同一编码商品不同规格型号的4种,多于4种型号者另行打印许可证。
第13项“单位”指计量单位,由外经贸部统一规定,计算机自动打印,不得任意变动。如合同使用的计量单位与规定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应换算成统一计量单位。如无法换算的,可在备注栏注明。
第14项“数量”按规定计量单位打印,最小保留1位小数。最大位数为9位阿拉伯数字,如数量过大,分发几份许可证。如数量过小,可在备注栏内注明。
第15项“单价(币别)”打印对外订货时采用的货币,价格或估计价格与计量单位保持一致。如单价币值比率太小,数字打不下可折换成美元。
第16、17、18项计算机自动计算,打印。
第19项“备注”如不是一批报关的许可证在此栏打印(√)“非一批一证”字样。其他需说明内容的也可在此栏备注。
第20项在打证操作中,每次办证时应将《配额证明》及批文号输入计算机。
第21项“发证日期”由计算机自动编排。已签发的许可证延期或改证,丢失许可证重新发证应打印发新证日期。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1988年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162人,按姓名笔划排列)
  丁光训   万 里   习仲勋   马万祺   王汉斌
  王光中   王光宇   王庭栋   王淑贤(女) 王 震
  韦国清(壮族)      韦 钰(女) 毛文书(女) 乌兰夫(蒙古族)
  巴图巴根(蒙古族)    邓小平   甘 苦(壮族)
  艾有勤   石玉珍(女,苗族)    平措汪杰(藏族)
  叶 飞   叶如棠   叶 林   田寿延(土家族)
  田富达(高山族)     史来贺   白立忱(回族)
  召存信(傣族)      吕叔湘   吕培俭   年景林
  朱世保   朱学范   朱镕基   乔 石   伍 禅
  伍精华(彝族)      任建新   任继愈   刘夫生
  刘延东(女) 刘华清   刘芸生(女) 刘念智   刘复之
  关山月   江中·扎西多吉(藏族)  许士杰   许家屯
  许 勤   孙起孟   孙敏初(哈尼族)     孙鸿烈
  孙维本   严济慈   巫致中   李宁(壮族) 李吉林(女)
  李 振   李桂英(女,彝族)    李瑞山   李瑞环
  李 鹏   李慎之   杨 凤(纳西族)     杨文贵(黎族)
  杨代蒂(女,彝族)    杨白冰   杨初桂(女,侗族)
  杨尚昆   杨 明(白族)      杨 辉(女) 吴阶平
  吴贻弓   何 英   何郝炬   何德尔拜(哈萨克族)
  邹 瑜   沈祖伦   宋 平   宋任穷   宋汝棼
  迟浩田   张玉环   张再旺   张有隽(瑶族)
  张兴让   张茂忠   张国基   张承先   张树德
  陆文夫   阿木冬·尼牙孜(维吾尔族)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
  陈光毅   陈 先   陈作霖   陈宗基   陈舜礼
  陈锦华   陈慕华(女) 陈鹤桥   陈邃衡   林月琴(女)
  林兰英(女) 林丽韫(女) 郁 文   罗 天   罗平义(布依族)
  周礼荣   周谷城   赵南起(朝鲜族)     赵梓森
  赵紫阳   赵鹏飞(满族)      郝诒纯(女) 荣毅仁
  胡传治   胡启立   胡耀邦   侯宝林(满族)
  侯宗宾   姜圣阶   洪学智   宦爵才郎(藏族)
  费孝通   秦基伟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藏族)
  贾志杰   夏茸尕布(藏族)     倪志福   爱新觉罗·溥杰(满族)
  唐达成   浦洁修(女) 陶 力   陶大镛   黄知真
  黄炳新   曹龙浩(朝鲜族)     常宗琳   常香玉(女)
  符 浩   章文晋   章师明   尉健行   彭 冲
  彭清源   董建华   董寅初   蒋一苇   韩培信
  韩维先   雷洁琼(女) 解 峰   蔡子民   廖汉生(土家族)
  廖 晖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颜龙安
  薄一波   霍英东   霍明光
秘书长
  彭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