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和《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04:05: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和《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


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和《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和《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一0年八月六日


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批准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建供水设施供水(含地表、地下水)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居民用户,是指因日常生活需要在居住场所发生用水行为的用水户。

  本办法所称单位用户,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发生用水行为的非居民生活用水户(含非居民生活用水的个人用户)。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下设常德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具体负责节约用水的日常工作,业务上受省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指导。

  市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业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城市节约用水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用水、治污为主、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鼓励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水利用率。

  第五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用水单位应当深入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工作,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并有权对浪费水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对在节约用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和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七条 本市节约用水实行居民用户和单位用户分类管理。

  对单位用户实行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相结合的制度。居民用户的水价计价方式及节约用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同一单位用户或居民用户有数块水表计量的,节约用水管理以每块水表累加水量为标准。

第二章 计划用水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节约用水年度计划。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标准确定本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行业用水定额。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节约用水年度计划、用水定额标准及结合用水户的实际情况对单位用水大户核定并下达年度用水计划。

  对新增的单位用水大户,应根据用水定额、行业用水平均用水水平以及该单位的发展需要核定其用水计划。

  第十一条 用水计划的下达、核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民和效率的原则。

  用水计划应当满足单位用户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合理用水的需要。

  在核定用水计划时,应当听取单位用户的意见。

  第十二条 单位用户确需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提出调整用水计划申请,并同时提交水量平衡测试报告书。节水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调整用水计划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用户因扩建、改建、产品结构调整、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

  (二)水的重复利用水平、用水单耗达到规定的行业指标的;

  (三)内部用水设施、管道完好,用水器具符合节水要求的。

  第十三条 单位用户对核定的用水计划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市人民政府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复核一次。在用水计划调整前,按原计划执行。

  第十四条 单位用户实行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收费。

  第十五条 居民分户安装计量表,按户计量收费,不得实行包费制。

  民用户逐步实行阶梯水价。

  第十六条 单位用户用水超计划定额加价水费和居民用户阶梯水价的具体征收标准和范围,按照省、市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执行。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施工临时用水大户,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水计划手续。在核定用水计划后,供水企业方可供水,并单独装表计量。

  第十八条 建立城市用水统计分析制度。

  供水企业应当按规定向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企业生产用水以及单位用户和居民用户用水情况等有关资料。

  单位用户应当做好本单位用水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时向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用水月度(季度)、年度报表。

  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供水用水量和自备水源用水量等相关资料,定期对计划用水单位上报的用水报表进行分析,及时了解用水计划指标执行情况。



  第三章 节约用水

  第十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包括技术改造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节约用水设施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单位用户应当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合理评价用水水平。对经测试发现不符合有关节约用水要求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二十一条 单位用户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约用水措施,降低水的消耗量,在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单位用户的设备冷却水、冷凝水应当循环使用或者回收使用,不得直接排放。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冷却水和冷凝水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第二十二条 在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提高城市污水利用率。

  新建、扩建、改建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节约用水规划建设相应的污水回用设施。

   有条件的单位、居民生活小区应当积极利用再生水、雨水、中水等非常规用水。

  第二十三条 城市供水企业、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损量。

  供水企业管网供水漏损率、供水产销差率以及水厂生产自用水比率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超过标准部分的用水不得计入水价成本。

  第二十四条 物业管理单位、房屋产权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加强对内部供用水设备、设施(含屋顶水箱,下同)、器具的维护管理,采取防漏防渗措施,降低漏损率。发现供水设备、设施、器具漏水的,应当及时处理。

  消防、环境卫生等市政设施的产权人或管理单位应当加强设施管理,防止水的泄漏、流失或被取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省、市明令淘汰的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负责节约用水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节约用水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维护用户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湖南省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湖南省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湖南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含二次加压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用户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本办法所称结算水表,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与用户据以计量和进行水费结算的计量水表。结算水表前指从结算水表至供水处的范围;结算水表后指从结算水表至用户处的范围。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通过结算水表与城市供水企业发生供水用水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供水、用水的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城市供水、用水的管理工作。

  卫生、质监、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利、卫生、环境保护、海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防止水污染。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

  第六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供水设施建设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建设供水设施,发展供水事业。各级财政应从城市基础建设维护费用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供水设施建设。

第二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

  第八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在城市规划区内,限制新建自备供水设施。

  第九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参与城市供水工程扩初设计阶段的审查,及工程竣工后的联合验收。

  第十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采用符合国家质量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的设备、材料和配件。

  第十一条高层建筑(指不含架空层六层以上的建筑)或者高地建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正常压力不能满足用户用水需要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相应的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章城市供水设施管理与维护

  第十二条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用户投资建设的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结算水表前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二次加压设施除外),应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城市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交城市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维护和使用。

  结算水表后的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管理。

  结算水表和表箱、表井应当保持内外清洁,箱盖完好,无堆积物。因用户原因造成损坏,其维修、更换等有关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三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

  (一) 擅自在城市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升压等;

  (二) 用自备水源对外销售;

  (三) 利用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者接地导线;

  (四) 利用供水水压直接为锅炉等压力容器注水;

  (五) 将蒸汽管及热水管、高位水池、水塔的落水管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通使用;

  (六) 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七) 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八) 擅自安装、使用热水灶(土锅炉);

  (九) 破坏公共饮用净水装置;

  (十) 在埋设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地面、地下及两侧1米范围内挖坑取土或者倾倒弃土、打桩或者顶进作业、埋设线杆、建造临时性或永久性建(构)筑物;

   (十一) 围压、堆压、掩埋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十二) 向自来水闸门井、水表井内倾倒垃圾及其他污染物;

   (十三) 其他污染水质、影响供水管理、损坏供水设施及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闭、改动、涂改、覆盖、占用、拆除城市供水设施和进行有损、有碍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其他活动。

  因工程建设需要,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应当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并由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费用由建设方承担。拆除的供水设施,拆迁人应给予补偿。

  第十五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消防规范配置消火栓。城市公共消火栓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维护责任由城市供水企业与消防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承担。


  第四章城市供水和用水管理

  第十六条城市供水企业必须经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供水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城市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压力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九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不得无故停止供水。由于工程施工、供水设施计划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的,应当通过新闻媒介发布公告或者张贴告示等形式,提前通知用户。因发生灾害或者突发性事件造成停止供水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有关用户,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中断供水的用户,应自备应急水池。

  城市供水企业接到用户对供水设施故障报修申请后,应当及时派员维修,因情况紧急,需占道、破道、损坏绿化的,可于事后向相关部门补办手续。

  第二十条城市供水企业接到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申请后,应进行勘测设计,出具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企业应按照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向用户收取申请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相关服务费用。工程款按国家市政工程定额与取费标准结算。

  第二十一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

  用户变更户名、过户、销户、停止(含暂停)或者恢复用水的,应当由新用户会同原用户向城市供水企业结清欠费,申请办理相关手续,过户费按物价部门核定收取。

  因工程建设拆迁导致用户终止或暂停用水的,拆迁人应配合城市供水企业收缴水费及拆除供水设施,并保证受影响区域非拆迁用户的正常用水。

  第二十二条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结算水表。结算水表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进行水表周期检查。

  同一用户不同性质的用水应当分别安装结算水表计量,由于用户原因不分表计量的,全额从高核定水价。用户改变用水性质,城市供水企业可按实际用水性质对用户水价做出调整。

  第二十三条水价依法由物价部门核定。用户应当按照当月抄表水量按时缴纳水费。用户逾期一个月不缴纳水费,城市供水企业在追缴所欠水费及违约金的同时,还可暂停供水,或解除供水合同。

  城市供水企业发现用户确实用水而水表用水计量为零的现象或有违法用水行为,导致水费损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第二十四条对结算水表准确度有异议的,可向法定的水表检定部门申请校验。校验合格的,由申请方承担相关费用,并按原计量数缴纳水费。校验不合格的,由被申请方承担相关费用,对当月超出规定误差标准的水费多退少补。

  因结算水表发生故障,结算水表井被占压、损坏等原因造成结算水表无法抄读以及无正当原因出现水量急剧下滑的,可以参照新表运转的当月水量、上年同期水量或前三个月平均水量等因素确定用水量。

  第二十五条城市供水企业的工作人员因抄表、检查、检测、维修、更换用水设施等目的,凭有效证件需要进入用户住所时,用户应给予配合。

  第二十六条禁止转供城市公共供水和下列盗用城市公共供水的行为:

  (一) 擅自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上打孔、连接管道取水;

  (二) 在结算水表前取水;

  (三) 故意干扰结算水表的正常运行,致使计量减少或不计量而取水;

  (四) 非消防及环卫、绿化需要动用消防及环卫、绿化供水设施取水;

  (五) 其他盗用城市公共供水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消防供水设施应当专用,除消防灭火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用公共消火栓。

  消防部门因灭火救援启用公共消火栓后,应当将启用公共消火栓位置、用水时间、用水量按季度通知城市供水企业。

  城市环卫、绿化、公厕等市政用水,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设立专用水栓,安装计量水表,实行定点有偿用水。设施维护费用由用水单位负责。

  第二十八条建设工程施工用水,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用水计划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用水手续,并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临时基建用表。施工完毕后,城市供水企业有权拆除临时基建用表。

  第二十九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接受用户监督。用户对供水服务有异议的,可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供水条例》、《湖南省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等法规和规章给予处罚。

  涉及环境保护、卫生、质监等部门处罚权限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对盗用和破坏城市供水的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采、取用和管理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资源除外)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施工降水、地下水源热泵取水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下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中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公用事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常德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

  编制规划,应当进行水资源综合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第五条 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

  (一)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

  (二)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

  (三)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四)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第六条 取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申请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由市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需要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其中,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二)取水许可申请。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三)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验收。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组织验收。

  (四)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机关发证。

  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审批机关应当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时征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并在作出不批准的决定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批准的理由和依据:

  (一)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地下水的;

  (二)在取水许可总量已经达到取水许可控制总量的地区增加取水量的;

  (三)可能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

  (五)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

  (六)可能对第三者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损害的;

  (七)属于备案项目,未报送备案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涉及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审查等相关手续时,应当要求申请单位或个人出具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文件。

  第九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根据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核定申请人的取水量。所核定的取水量不得超过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取水量。

  第十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技术标准要求的计量设施,对取水量和退水量进行计量,并定期进行检定或者核准,保证计量设施正常使用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 严禁未取得取水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开采地下水资源,在堤防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打井取水。

  第十二条 在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地下水源热泵的退水必须全部回灌地下,不得用于生产生活。

  第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取水口附近建筑物地面沉降的观测。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在取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如发现坍塌、裂缝、水中大量挟带泥沙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取水,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取水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资源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季向取水单位或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款通知单,取水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缴款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和缴纳数额到指定银行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就执行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停止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2013]36号


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已经局党组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2月21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实施细则,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改进调查研究
  (一)注重实际效果。围绕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调研计划,明确选题,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力求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地方去调研,实事求是地反映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调研结束后应及时形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内网、简报等形式在局内交流。
  (二)减少陪同人员。国家局领导到地方调研,陪同的司局负责同志不超过3人,各司局负责同志到地方调研,陪同人员不超过2人。调研期间不搞层层多人陪同,不组织基层领导班子集体接待,不召开全体人员参加的汇报会。

  二、精简会议活动
  (三)减少会议活动。严格执行年度会议计划申报审核制度,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国性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各司局专项工作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不再集中开会。严格控制座谈会、研讨会、表彰会等,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会、论坛、庆典活动。减少事务性活动,未经上级领导批准,不参加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年会及各类论坛等,不在活动中挂名任职、发贺信贺电、题词等。
  (四)控制会议规模,注重会议实效。准备充分,控制规模和人数,简化形式,精简程序,缩短时间,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只安排与会议内容密切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参加,全国性会议人数不超过200人,时间不超过2天,电视电话会议时间不超过2小时。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召开的专项工作会议,一般由分管局领导出席,不安排省(区、市)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国家局领导不出席的会议,不安排省(区、市)局负责同志参加。要求省(区、市)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应当以国家局办公室名义发文,不得使用司局函(便函)。需要安排讨论的会议,要精心设置议题,提前告知讨论提纲,科学安排讨论时间,保证讨论效果。会议交流发言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各类会议活动一般不安排合影。

  三、精简文件简报
  (五)减少文件简报数量。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发文,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凡属全局性的工作部署、要点,国家局已经发文的,各司局不再重复发文、重复安排。没有特殊要求的不层层转发文件。国家局领导讲话一律不发文件,可通过网站、简报等摘要发表。控制发文规格,能以司局便函解决问题的,不以国家局或办公室名义正式行文;能以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不以国家局名义印发。严格报文程序,不得多头报文。减少各种资料汇编印制,不得要求基层和行政相对人订购。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未经国家局办公室备案审核同意不得编发简报;不得以司局便函的形式印发政策性、规范性、指令性文件以及审批事项意见。
  (六)提高文件简报质量。必须发的文件简报,要保证公文质量,不讲空话、套话,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精练,能短则短。文件要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控制篇幅。国家局印发的普发类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国家局办公室印发的普发类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字;报告请示一般不超过3000字;国家局领导在专项工作会上的讲话稿一般不超过8000字,在其他一般会议上的讲话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简报原则上只保留1种,字数不超过1000字,特殊情况控制在3000字以内;调研、研究报告不超过5000字,超过的应有内容摘要。简报要重点反映重要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意见建议等内容,减少一般性工作情况汇报。
  (七)提高办文效率。严格执行领导批示办理、来文办结、地方请示公文回复和群众咨询答复等时限要求,加大督查督办和定期通报力度,落实办理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办事质量效率。大力推动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文件简报的网络传输和网上办理,减少纸质文件和简报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传真下发的,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内部文件运转要尽量通过办公网络平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重要文件和工作部署要跟踪反馈办理情况。

  四、减轻基层负担
  (八)合理安排工作。部署工作要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基层情况,发挥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搞形式主义的督促检查。未经批准不得以国家局名义组织督查、检查和考评等活动,以司局名义组织的督查、检查和考评等活动需经国家局办公室核报分管局领导批准。组织涉及多部门的重要活动或工作安排,需要成立领导机构、领导小组,或者涉及国家局领导的有关安排,须经国家局办公室核报局领导批准,涉外活动还须提前征求国际合作司意见。
  (九)减轻接待负担。统筹安排出差时间地点,不集中或轮番到同一地方调研、开会或重复检查。尽量简化接待程序,坚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人员,尽量安排集体乘车,不安排欢迎仪式,不安排人员献花迎送,不让警车带路,不封路和清场闭馆,不影响行政相对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执行出差规定,不临时铺设地毯,不安排到风景名胜区游览,不接受各类礼品或土特产,不接受宴请,不上高档菜肴,原则上在单位食堂就餐或用自助餐,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
  (十)加强同基层的联系。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应结合重点工作,建立与基层监管部门的联系制度,深入了解基层实际,着力解决影响监管工作落实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国家局与基层监管部门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工作,推进干部下基层活动,了解熟悉基层情况。

  五、规范出访考察
  (十一)加强出国(境)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管理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出访计划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出国(境)活动的统筹安排,按照批准的内容、路线、日程执行出国(境)任务。不受邀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出国(境)团组,不组织无实质内容的出国(境)考察或培训,不安排与出国(境)任务无关的活动。及时形成考察报告,并通过内网等形式在局内交流,切实加强考察学习成果转化。
  (十二)严格外事纪律。在对外交往活动中,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安全和利益。严格经费管理,按照标准安排食宿和交通,控制相关费用。对外赠送礼品和接受外方礼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六、改进新闻宣传
  (十三)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畅通监管信息发布渠道。多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多解读监管法规制度,多报道监管部署要求,多发反映基层经验做法和先进事迹的新闻。
  (十四)规范新闻报道。国家局宣传报道事项由局新闻办统一协调和日常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活动新闻报道篇幅,会议活动新闻报道要压缩报道数量和篇幅,国家局一般外事活动及礼仪性会见活动、一般性调研活动等原则不发或只发标题新闻。

  七、厉行勤俭节约
  (十五)降低日常开支。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压缩一切不必要开支。办公用品简朴实用,不配备高档用品。严格规范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车辆的配备使用,降低运行成本,严格执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封存停驶,不得公车私用或出租出借。无特殊情况不准租用宾馆起草文件或办公,能在机关或直属单位召开的会议不在外召开。原则上所有报送的资料文件均应双面印刷,提倡信封等办公用品重复使用。
  (十六)减少公务经费支出。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制度,加强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定点饭店住宿和召开会议等规定,不住超规格房间。工作会议一律不悬挂或显示欢迎标语,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发放纪念品。工作期间严禁饮酒。不得借出差、调研、会议机会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格执行出差人员乘坐交通工具有关规定。

  八、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十七)改进机关作风。培育机关文明风尚,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做到办公场所整洁、人员着装得体、对待工作认真、对待群众热情,坚决杜绝庸懒散奢现象。严格执行借用人员管理规定,加强借用人员管理,避免集中从一个单位借用多人或借用时间过长。
  (十八)严肃机关纪律。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岗位互补,杜绝推诿扯皮拖沓现象。主要负责人出差离岗情况须及时报告,明确代理工作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出差离岗前,须明确岗位互补负责人,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完善考勤和请销假制度。
  (十九)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牢固树立监管为民思想,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电话作用,收集信息和线索,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完善药品“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布违法违规查处情况。简化和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规范政务公开,实行网上公开审批事项、程序、进度和结果,提高监管各环节工作透明度。
  (二十)加强社会沟通。涉及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监测评价、稽查执法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应建立面对面听取群众、行政相对人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涉及监管工作的重大决策,应通过网络、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专家、行政相对人、基层监管部门和群众意见,并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信访工作,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依法维护群众利益。
  (二十一)坚持廉洁从政。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自由裁量权,办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管好亲属和身边人员,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八条禁令”和“五项规定”,严禁公款搞走访、送礼、宴请等活动。

  九、加强督促检查
  (二十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监督,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干部职工,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二十三)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将机关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每年年底通报执行情况,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财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审查。人事部门要将执行情况纳入干部管理和考核。各司局和各直属单位要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十四)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征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征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通知

工信厅节函[2010]7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促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进程,我部拟组织编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申请条件

  (一)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
  (二) 技术先进有创新、工艺成熟、经济合理;
  (三) 已有应用实例,且连续正常运行超过半年以上;
  (四) 技术适应性强,具有推广前景;
  (五) 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权属明确。

  二、征集范围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橡胶及轮胎、废旧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纸张、废旧纺织品、建筑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申报书(附件1);
  (二)由技术应用单位填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实例表,并盖章(附件2);
  (三)综合利用技术已推广单位名录及相关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四)产品类项目应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五)技术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或其它知识产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六)工商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七)其它必要的技术资料。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单位应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具体表格可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网站http://jns.miit.gov.cn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网站www.carcu.org下载)。申报材料应真实可靠,数据准确。
  (二)申报单位可报送一项或多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申报技术需经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审核推荐,并签署具体意见。
  (三)申报材料用A4纸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加盖公章后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电子文档发至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我部将委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组织专家对技术进行评审、筛选,编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五、申报材料报送时间截至2010年11月22日。

  六、联系方式

   (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1106室
   邮编:100082
   联系人:刘君霞 孟跃辉
   电话:010-82298604 82293408
   传真:010-82298548
   电子邮件:mengyh@carcu.org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地址: 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邮编:100804
   联系人:李洪良
   电话:010-68205360
   电子邮件:lihongliang@miit.gov.cn
  
附件:1.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申报书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432973.files/n13432762.doc
   2.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实例表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