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5-26 15:30: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规定》的通知

盐政发[2008]0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盐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盐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行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第三条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是指对各类社会保险费征收、支付、结余等管理全过程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征收、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等机构执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情况,具体内容为:
(一)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和划拨,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储和划拨,社会保险金的支付;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决算,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内部监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四)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的开设和管理;
(五)社会保险金的审核和发放;
(六)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 市、县(市、区)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
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工会代表、缴费单位代表、被保险人代表和有关专家代表组成。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日常工作。
第五条 建立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在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劳动保障、财政、地税、审计等部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规范法律法规授权地方政府确定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研究和解决基金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基金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基金监督检查,跟踪督促违规事项整改,将监督检查结果上报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同级政府。
(一)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建立情况、基数申报管理,保险基金支出的审核、发放管理,数据平台的管理和运用等基础性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原则上不得征收社会保险费,不得设立收入户或待解户等过渡性账户;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支出,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支出标准,更不得用于非社会保险方面的支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申领、审核制度,防范和依法查处骗取、冒领社会保险金的行为。
经批准缓缴的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跟踪管理,督促欠费单位履行缴费义务,缓缴期满仍未缴费的,应采取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防止造成社保基金损失。
(二)财政部门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和财政专户管理及增值情况进行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机构应严格管理社会保险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分险种定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或购买国债,利息收入全部按规定记入基金,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
(三)地税部门负责对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各级地税部门应严格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开展征收工作,不得违规减免社会保险欠费及滞纳金,做到应收尽收,不得滞留、挤占、挪用和违规动用社会保险费收入,不得设立收入户或待解户等过渡性账户。征收的社会保险费要及时足额直接缴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减免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确因特殊困难暂时无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当提供资产担保或者其他有效缴费担保,经县级以上地方税务机关征求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意见后予以批准,可以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四)人民银行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账户的合规性和使用情况,对商业银行划转社会保险资金和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险金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邮政部门负责对邮政机构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险金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机构要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支付凭证,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延迟或滞留。
(六)审计部门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社会保险基金征收项目、标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安全性和增值是否合规、有效,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缴费单位是否按照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七)监察部门负责检查处理涉及社会保险基金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挤占、挪用和贪污社会保险基金等问题,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强化自我约束,规范内部管理。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机构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管理各环节的规范运作,切实防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
第六条 建立定期联合检查制度。市、县(市、区)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要组织劳动保障、财政、地税、审计、监察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部门,开展全面性的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监督,原则上每年1次,年初应制定检查监督计划并报同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协调组织开展检查监督工作。
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同级社会保障委员会汇报,重要情况须及时报告。审计部门每年统一对相关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七条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规范检查监督行为。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部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受理举报的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部门在受理举报过程中,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压制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在管理监督中不得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得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不得泄露案情和被监督单位的秘密,不得有案不办、压案不查,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部门在调查违纪违规问题时,发现所调查的事项超出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第八条 农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事业经费逐步纳入财政全额拨付后,其保险基金参照本规定实行管理监督。
第九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甘政办发〔2004〕117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月九日

甘肃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加强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包括省财政安排的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中央下划我省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留地方部分资金、省级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用于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部分资金、省级集中的教育费附加等。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统筹兼顾、科学分配、强化管理、加强监督、确保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安排与使用,根据企业当年改革发展的需要调整资金使用方向,突出重点。
 
                第二章资金筹措

  第五条2004到2006年,省级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安排新增财力以及集中部分国有资产转让收益等办法,3年筹集1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第六条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第三章资金使用

  第七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关闭破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经国家批准的国有企业(包括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省属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高、精、尖技术引进;

  (三)有色企业当年上缴的企业所得税留地方收入,重点用于解决中央下划困难有色金属企业的突出问题。

  (四)省级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五)教育费附加重点向企业办社会职能倾斜,解决企业办中小学的实际困难。第四章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八条使用省属企业关闭破产费用、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国有资产收益等专项资金的企业,按要求向国资部门申报资金使用项目,经国资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确认,编制支出计划,报省政府批准。

  第九条使用企业挖潜改造、省级集中的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的,按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和使用。

  第十条支出计划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厅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直接支付。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筹措的专项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各专项资金的具体操作实施,严格按照《甘肃省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省属企业关闭破产费用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执行(见附件)。省级集中的教育费附加的使用管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和处罚

  第十三条财政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资金项目审批和审核,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审计、监察机关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对各资金使用单位的下列行为予以处罚:

  (一)不按要求提供资金使用情况或审计、监察报告的,暂缓拨付资金;

  (二)不按规定使用资金或擅自更改项目计划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调减资金总额或取消其申请资格;

  (三)没有按本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或提供虚假资料,造成资金损失或浪费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按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第十六条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和侵占资金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资金使用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各地可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甘肃省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
 
     2、《甘肃省省属企业关闭破产费用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

     3、《甘肃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管理办法》

     4、《甘肃省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附件1:甘肃省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以及设置国有股权的省内各类地方企业或公司、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或机构(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收益具体包括:
  (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应分得的利润;
  (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资产按出资比例应分得的红利;
  (三)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应上缴的部分;
  (四)转让国有产权取得的收益;
  (五)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收入(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收入);
  (六)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转让的收入;
  (七)其他非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应上缴的收益;
  (八)其他按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第四条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工作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 
  第五条财政部门收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按现行财政体制纳入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第六条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第40类“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预算科目。
  第七条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缴入同级财政国库。其中同级政府集中20%—30%部分用于地方国有资本增量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导向性投资基金、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
  第八条国有资产收益由同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国资部门或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和资金使用明细清单,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按适当比例返还国资部门或企业。
  第九条企业应在国有资产收益确定后的5日内,向同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部门如实申报,10日内上缴入库。
  第十条上缴国有资产收益统一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第十一条按规定应上缴国有资产收益的企业,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不得拖欠、挪用、截留、坐支。凡拖欠、挪用、截留和私分国有资产收益的,按照《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和企业对收益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的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国家出台新的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按新办法执行。

  附件2:甘肃省省属企业关闭破产费用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确保我省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省属企业关闭破产费用的使用与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属关闭破产企业。
  第三条破产费用的来源:
  (一)企业资产变现收入;
  (二)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
  (三)省财政补助资金;
  (四)其他。
  第四条破产费用使用原则:
  (一)弥补经国家批准的政策性破产企业破产安置费用不足的缺口;
  (二)保证破产企业及其职工队伍的稳定,保障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
  (四)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五条破产费用的使用范围:
  (一)经常性费用,包括1—6级工伤、工残和职业病人员费用,抚恤人员费用和退养家属工费用;
  (二)清算费用,包括诉讼费、资产评估审计费用、清算组人员费用、清算期间维护费用、清算期间职工生活费;
  (三)在职职工安置费用,包括全民职工一次性安置费、合同制职工经济补偿金、混岗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预留按政策规定提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及7—10级伤残人员一次性补助金;
  (四)移交设施补助费用,包括企业移交的学校、医院、公安、供电、供水、供暖等生活和公用服务部门及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费用;
  (五)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应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统筹外费用;
  (六)拖欠的费用,包括拖欠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抚恤金、伤残补助金、丧葬费等。
  第六条破产费用的审核。
  (一)中央下划有色、煤炭、电子、军工等企业按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费用预案审核操作规程》规定,由财政部驻甘专员办预审后报财政部核批;
  (二)省属企业由省财政厅审核,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第七条破产费用的拨付。
  (一)由破产企业按主审法院要求成立的破产清算组编制破产费用支出明细表,统筹规划使用破产费用;
  (二)费用支出明细表及用款计划由国资部门(控股公司)审查汇总后报省财政厅,经省财政审核后拨付破产费用;
  (三)国资部门(控股公司)按照破产清算组的用款计划,及时将破产费用拨付到指定的破产企业清算专用帐户。
  第八条省属企业破产费用根据年度预算指标,编制支出计划,报省政府批准。
  第九条破产费用的管理及使用。
  (一)破产清算组要设立破产费用专户,专户原则上应设在具体企业;
  (二)建立健全申报、审批、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企业关闭破产操作;
  (三)按照财政部《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四)清算组要严格按照确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及办法及时、足额支付各项费用;
  (五)清算组要定期编制清算期间的会计报告,报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
  (六)企业破产终结后,按要求提交实施破产全过程的总结报告,上报省企业兼并破产协调小组及有关部门。
  第十条破产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国资部门(控股公司)负责对拨付的破产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财政厅视情况委托中介机构、指定专人或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
  (二)对于违规使用破产经费的企业,省财政将给予责令改正、调减或收回资金的处罚,情节严重的通过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行政及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甘肃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有效发挥财政支持企业挖潜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挖潜改造项目是指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劳保安全等目的,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的项目和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
  第三条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专款专用。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投放主要采取项目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对条件成熟的重大挖潜改造项目补助资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取招标或政府采购方式下达。

             第二章安排原则及支持重点
  第五条坚持“质量、品种、效益”、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和防止重复建设的原则,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六条项目选择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和国民待遇的原则,不分所有制和隶属关系,择优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以及各地具有一定规模或具有发展潜力、影响力的企业。
  第七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银行开立基本帐户;
  (三)具有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有一定数额的可抵押资产,有较好的财务核算基础;
  (四)为规模以上企业;
  (五)重合同、守信用,有较高资信等级;
  (六)资金主管部门认为必备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资金支持的重点:
  (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有效益,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带动作用的项目;
  (二)社会效益突出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重点示范项目;
  (三)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明显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项目;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存量资产流动、实现资产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项目;
  (五)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壮大名牌产品的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
  (七)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合资项目;
  (八)重点出口创汇项目及其他需要扶持的项目。第三章申报程序及要求
  第九条凡符合资金安排原则及支持重点条件的项目,市(州、地)属、县(市、区)属企业由所在市、州、地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初审,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汇总报告及所附相关文本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同时抄报省财政厅;属于财政安排资金的项目,直接上报省财政厅。省属企业须通过主管部门上报。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可直接将申请报送安排资金的部门。
  第十条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项目内容介绍;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预算及资金来源;
  (四)资金支持方式;
  (五)贴息项目附贷款合同或支付利息凭据;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八)相关证书等其他附件等。第四章项目确定及资金下达 
  第十一条相关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后,按《甘肃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领域专家若干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初选项目。
  第十二条初选项目根据资金预算经相关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进行综合平衡后,下达补助(贴息)计划。
  第十三条补助资金按规定程序办理划拨手续,并及时足额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省属企业直接或由主管部门集中向省财政厅申请拨款。市、州、地所属单位的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划转地方财政部门。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在收到款项后1个月内将资金划拨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五章资金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投资补助资金,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入企业资本公积金。贴息资金相应冲减企业财务费用。
  第十五条自资金下达之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后2年内,项目单位应于每年底10日前向省财政厅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上报补助(贴息)资金使用情况的说明。
  第十六条省财政厅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直接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绩效做出评估,作为今后是否继续支持的依据。
  第十七条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项目挖潜改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违反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所发文件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4:甘肃省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省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和规范我省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留地方收入资金的管理使用,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7号)规定,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涉及中央下划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7号)下放我省管理的原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含白银铝厂)、兰州铝厂(含西北铝加工厂)、兰州连城铝厂、甘肃稀土公司、西北有色冶金机械厂和西北矿冶研究院等15户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有色金属企业”)。
  第三条有色金属企业实现的所得税留地方收入资金的使用应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
  第四条有色金属企业所得税留地方收入资金(以下简称“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中央下划困难有色金属企业的突出问题、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重点技改项目及省政府确定的有关事项。
  第五条资金从有色金属企业当年上缴的企业所得税留地方收入中安排,2004—2006年每年3000万元。如有其他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可另行处理。
  第六条有色金属企业可根据资金使用要求向国资部门申报资金使用项目,国资部门、省财政厅进行审核立项后,编制支出计划,报省政府批准。
  第七条支出计划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厅负责资金的拨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有色金属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应列为国家资本金。
  第九条使用资金的有色金属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国资部门和省财政厅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有色金属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省政府批准的项目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如违反规定,省财政厅将给予责令改正、调减或收回资金的处罚。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下发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10月12日印发
  共印1100份

二○○四年十月九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国家环保局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国家环保局


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86)国环字第00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能源、交通、机场、水利、农业、林业、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至建设竣工投产
过程中,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依各自职责按以下程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办理审批手续。
一、建设项目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包括涉外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建设项目)
二、国家环保局负责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1.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建设项目;
2.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3.特大型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即总投资限额2亿元以上,由国家计委批准,或计划任务书由国家计委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
4.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报,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五个主要阶段的环境管理及程序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管理。
1.建设单位结合选址,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2.环保部门参加厂址现场踏勘;
3.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纳入项目建议书做为立项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阶段的环境管理
1.国家环保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立项批复,督促建设单位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制度;
2.建设单位征求国家环保局意见,确定作报告书或报告表。委托持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
3.建设单位向国家环保局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同时附立项文件及环评经费概算,国家环保局根据情况确定审查方式(组织专家评审会,专家现场考察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提出审查意见;
4.根据国家环保局对“大纲”审查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包括评价范围,选用的标准,确定的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的取舍和评价经费等)及确定的大纲内容,评价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5.建设项目如有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应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6.建设单位将编制完成的“报告书(表)”,按审批权限上报主管部门的环保机构,抄报国家环保局和项目所在地省、市环保部门;
7.主管部门组织报告书(表)预审,将预审意见和修改确定的两套环评报告书报国家环保局审批。省级环保部门应同时向国家环保局报送审查意见。国家环保局在接到预审意见之日起,二个月内批复或签署意见,逾期不批复或未签署意见,可视其上报方案已被确认;
8.国家环保局可委托省级环保部门审查“大纲”或审批“报告书”;
9.国家环保局参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
(三)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
一般建设项目按两个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经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可能增加技术设计阶段;为解决总体开发方案和建设部署等重大问题,有些行业,可包括总体规划设计或总体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
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必须按照(87)国环字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具体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概算;
2.建设单位在设计会审前向政府环保部门报送设计文件;
3.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按审查权限由国家环保局或由国家环保局委托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设计审查,一般建设项目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设计审查。必要时环保部门可单独审查环保篇章;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
1.根据初步设计审查的审批意见,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落实有关环保工程的设计及其环保投资;
2.环保部门组织监督检查;
3.建设单位报批开工报告。批准后,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其中应包纳相应环保投资。
(四)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
1.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做好环保工程设施的施工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资料、文件的整理建档工作备查。以季报的形式将环保工程进度情况上报政府环保部门;
2.环保部门检查环保报批手续是否完备,环保工程是否纳入施工计划及建设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提出意见;
3.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负责落实环保部门对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主要是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
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五)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
1.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和政府环保部门提交试运转申请报告;
2.经批准后,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做好试运转记录,并应由当地环保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3.建设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环保部门提交环保工程预验收申请报告,附试运转监测报告;
4.省级政府环保部门组织环保工程的预验收;
5.建设单位根据环保部门在预验收中提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竣工验收;
6.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环保局参加或委托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正式竣工验收并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工程验收合格证。
四、涉外项目管理
涉外项目除按上述程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外,应执行国务院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明确当事人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防治措施,合同中不得有违反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示意图
|←-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三同时”管理阶段-------------------------→|
|←-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竣工验收阶段→|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结合选址,对建议| | ↓ | ↓ | ↓ | ↓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 | ---------------------- | ------------------ | -------------------- | --------------------
|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 |征得环保审批部门意 | | |设计单位根据建 | | |收集、整理、保管环| | |向主管部门、环保 |
|简要说明 | | |见确定作报告书或填表| | |设项目环境影响 | | |保工程资料(备查) | | |部门提交试运转申 |
-------------------| | ---------------------- | |报告书(表)及环 | | -------------------- | |请报告 |
↓ | ↓ ↓ | |保设计规定和批 | | ↓ | --------------------
-------------------- | ------------------ ------------------ | |准的审批意见编 | | -------------------- | ↓
|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 | |建设单位委托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评 | | |制初步设计环保 | | |环保部门检查环保 | | --------------------
| 签署意见 | | |单位编制环评大纲| |价单位填写报告表| | |篇章 | | |报批手续是否完备, | | |环保部门组织有关 |
-------------------- | ------------------ ------------------ | ------------------ | |检查环保工程是否 | | |部门对其环保设施 |
↓ | ↓ | | ↓ | |纳入施工计划等 | | |检查和监测(预验) |
-------------------- | ------------------ | | ------------------ | -------------------- | |收) |
|报审项目建议书 | | | 报审大纲 | | | |环保部门参加 | | ↓ | --------------------
-------------------| | ------------------ | | |初步设计审查 | | -------------------- | ↓
|___________| | | ------------------ | |落实环保部门对 | | --------------------
------------------ | | ↓ | |施工检查的要求 | | |建设单位提交环保 |
|大纲审查通过建 | | | ------------------ | -------------------- | |工程预验收报告 |
|设单位与评价单 | | | |建设单位落实初 | | ↓ | --------------------
|位签订评价合同 | | | |步设计中有关环 | | -------------------- | ↓
------------------ | | |保工程设计和投 | | |做好施工现场周围 | | --------------------
↓ | | |资预算 | | |环境保护工作, 修 | | |通过正式竣工验收 |
------------------ | | ---------------- | |整, 恢复建设过程 | | --------------------
| 开展环评工作 | | | ↓ | |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 | ↓
| 编制报告书 | | | ------------------ | -------------------- | --------------------
------------------ | | |环保部门监督检查| | |___________| |办理环保设施验收 |
| ------------- | ------------------ | |证书 |
--------------------

↓ ↓ ↓ | ↓ |
-------------------- ---------------- | ------------------ |
|报行业主管部门预审| |抄报所在地省级| | |列入年度计划报 | |
-------------------- |环保部门审查 | | |批工程报告落实 | |
| ---------------- | |环保资金建设计 | |
↓ ↓ | |划安排 | |
---------------------------- | ------------------ |
|按审批权限报国家环保局审批|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



1990年6月1日